金陵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欢迎您!    帮助中心 | 加入收藏

详细内容
一画一禅一匠心——张友宪的禅意人生
2017/6/3 19:31:32   已访问:0 次   返回

引言

问:什么是禅?

答:什么都是禅。

问:什么不是禅?

答:什么都不是禅。

问:为什么什么都是禅,什么都不是禅?

答:因为如果不是你的心在禅中,就是禅在你的心中。


古往今来,人类对于绘画的创作,其发展变化不外乎是:图饰—印象—半抽象—抽象—无象,而“禅画”早已超越无象,又回到有象,最终以“道象”和众生相见。一旦定义了“禅”,说它“是什么”,其实已经在说它“不是什么”了,这就是禅宗所谓的:参禅前见山是山、参禅中见山不是山,悟道后见山仍是山的境界了。

张友宪毕生追求的最高禅意境界是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脱尘。看似极为玄妙,但似乎有有迹可循。

张友宪, 1954年出生。别署二乾书屋主人。南京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中院中国画专业,留校执教。1984年学习于中央美术学院,1985年,南京艺术学院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著名中国画画家。

张友宪的禅意人生起于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坚持。他是在特定的江南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从早年就开始沉浸于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后又经过一番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性学习,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也正因如此,在这个传统艺术饱受各方挑战的时代,他能够坚持,坚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坚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用真诚、耐心和自己独有的悟性去把握传统艺术的要津。但倘若仅仅止步于此,便也谈不上什么禅意了,张友宪想的更多,他在用心思考,思考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思考传统文化的脉络,这些思索是一种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帮助他能够走出传统,与其所敬仰的古今大师对话。

张友宪的禅意人生诉诸于他的作品。他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体悟和深思在绘画中充分的表现了出来,尤其在笔墨和意境方面,领会的相当深刻。他的线条写意夸张而又极富韧劲,作品神形兼备,完美体现了雄厚的传统根基和鲜明的个性特色,他的画作不是泛泛而就,每一笔都有着他对传统的坚持与思考,每一笔都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张力,每一笔都是自己底气和自信的体现。张友宪用禅的观点观察和表现这个世界,他的艺术灵性在他的“禅意”画中充分的体现了出来,他长期钻研中国的佛教绘画和理论,研究历代高僧绘画作品,这种虔诚的思索使其禅意画扫尽俗肠,不随时趣,散闲清介,意犹未尽方为妙,充分表达了禅趣的戏剧性和古雅的风情。

张友宪用他的画笔来追寻禅,而他的画笔就是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