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纸币退出流通市场又一次拉近了普通人与收藏的关系。与其他种类的收藏相比,人民币收藏虽然难度要低很多,但是依然需要收藏者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最近一段时间,不少次藏友打电话咨询纸币品相如何鉴别的问题。记者向我市钱币收藏老手咨询后,为藏友们整理出了纸币收藏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在收藏圈里广为使用的专业术语。
品相术语
品相是辨别纸币是否具有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收藏圈,纸币品相有不同的划分和表述。
“挺版”指币面清洁坚挺、未流通的纸币。
“十品”是几乎未流通,但因为时间久远或保存不当,表面有极轻度的褪色,没有受过水渍而使表面失去光泽的纸币。也包括有极轻度折痕的纸币。
“九品”纸币有较明显的折痕,票角有最轻度的磨圆,票面无污染,仍能保持原票的光泽。
“八品”纸币为多次触摸流通,有几条明显折痕,票面有少量污染和色斑,但仍坚挺不垂软,边缘无撕裂痕,票角有轻度磨圆。
“七品”纸币多次触摸流通,票面已污染,并垂软,边缘有小裂口,但未延伸到票面图案。
“六品”为长期流通纸币,币角已磨圆,边缘裂口延伸到图案,但没有缺损;票面脏或褪色,但票面图案细节仍可辨认;币垂软,有中心孔。
“五品”纸币严重磨损,票面脏,褪色,边缘撕裂并有缺损,币角磨圆,但无大块缺损。
“四品”纸币币面脏,褪色,图案模糊,有缺损或大片断裂。
“三品”纸币断裂,有大片缺损或空洞,票面模糊不清,一般已无收藏价值。
印刷术语
纸币根据印刷技术也可以区分出很多种。
“平版印刷”。现今印刷上使用最多的方法,成本低廉,其手感方面,币面手感光滑,无凹凸感。
“凹版印刷”。凹版印刷的模具是用钢板雕刻而成的,模具上的线条是凹下的。印刷时线条中的油墨转印到纸上,形成凸出于纸面的花纹和图案,立体感很强。由于钢板的雕刻难度非常高,不易仿造,所以凹版印刷经常被用于纸币、证件等防伪要求高的印刷品。
“凸版印刷”。凸版印刷的产品具有线划整齐,笔触有力等特点。现在大家对钱币上所说的凸版印刷,其实不是真正的“凸印”和“凸版”。真正的“凸版印刷”工艺目前一般不能印刷复杂图形,在纸币上只能用于打印流水号码,不能印刷文字和图案。
“接线印刷”。采用特制机器印刷,特点是图案花纹能够完成多种颜色的接线,而且多色线条十分准确地衔接,不同颜色交接处,既无空白又不重叠。接线可以干胶印接线,也可以凹印接线。
“胶版迭印”。几种颜色油墨在一次套印的基础上,再用几种颜色迭印,这样就形成了多种颜色。这种印刷一般用在小方块的装饰图案上。
“双面对印”。在印制纸币时,正背面对印规矩精确,这也是比较高的印刷技术。这种方法目前仅限于胶版、凸版印刷上。
“花纹对线”。这是底纹印刷的一种新工艺。
数量术语
对纸币数量的形容上,收藏圈中也有专用术语。这其中最常被用到,也最为大家所熟悉的是“一刀”,即100张连号纸币。此外,纸币收藏中还有一捆、一条、一包、一箱等术语。
“一捆”为1000张连号纸币;“一条”为5000张连号纸币;“一包”为10000张连号纸币。“一箱”的数量不是定数,会根据纸币面值而有不同,需要仔细区分。
中国的钱币可分为四个类型:
1。古钱类。可从商周时期的刀布币至1912年用翻砂手工铸造的钱币。
2。中国近代币。从清光绪后期开始至1949年的钱币(包括机器制造金属币)。
3。纸币。指清代以前的古纸币及清代以后的银行纸币、钱庄券和临时代用券。
4。现代钱币。一般指1949年以后发行的第一版、第二版人民币、流通纪念币、非流通纪念币、兑换券和金银纪念币。
外国钱币也可分为四个类型:
1。正在流通的世界硬币。一般每个国家发行2种至15种不同面值的硬币,总数约2000种。如果将不同的发行年份作为收藏的话,这个类型的钱币总数在3万种左右。
2。正在流通的世界纸币,总数在3000种左右。有人以印刷年份和行长签名区分版别,则版别总数有2万种之多。目前,投资巨款收藏高面额流通纸币很少,因为纸币收藏升值率几乎等于零。
3。退出流通领域的外国传统币。这种类型的收藏难度较前二种类型要大得多。由于传统外币的收藏价格和升值率大多高于流通外币,传统纸币的收藏价格又比流通纸币低,所以我国收藏者对这一类型钱币兴趣要大于流通币。
4。题材性外币。这种类型的收藏爱好者人数比较多一些,其中包括外国纪念币、各国双金属硬币、直径40毫米的大镍币以及各类图案的外币(如人物头像、动物图案、植物图案或奥运会体育图案的外币等)还有钱币收藏爱好者从钱币面值上选择收藏内容,如有人专项收藏带有“一”的钱币,如一分、一角、一元、一法郎、一马克、一日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