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欢迎您!    帮助中心 | 加入收藏

详细内容
文化发展促进金融改革?
2016/3/26 13:11:34   已访问:0 次   返回

      长期以来,人们对经济建设的认知多半指物质形态的东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建设。比如,电站、厂房、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等。这些基础设施确实很重要。没有它们,没有能够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物质支持,其他人类活动免谈。但是,除了物质形态的硬件建设,文化等非物质形态的软件建设也很重要。特别是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到了由“硬”向“软”转化的历史时刻。如何构建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金融业肩负着历史重任。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构建文化强国、提升软实力也成为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同时,金融是一国经济与事业发展的核心支撑要素,也是为文化大发展提供“新鲜血液”的“主动脉”。在新形势下,金融与文化如何实现共赢、共享式发展,成为当前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命题。

    进一步来看,所谓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而现代意义的文化产业概念,是30多年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的,即: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分配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当然,各国对文化产业的具体称谓不尽相同,如美国主要指版权产业。

     近年来,文化振兴与文化产业促进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就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又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在宏观战略的引导下,金融业也更加重视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例如据央行统计,截至2015年12月末,我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2458亿元,另外共有132家文化类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652只债券,累计融资5873.19亿元。
      客观来看,我国要更好地推动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大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理顺文化金融的研究范式、体系架构与发展重点,从而实现文化与金融的协同创新和相互促进,努力建设形成与国际接轨、适合国情的文化金融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