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欢迎您!    帮助中心 | 加入收藏

详细内容
文创产业助力文化中心升级”新闻发布会
2016/10/17 9:37:17   已访问:0 次   返回

  2016年10月13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联合举办“文创产业助力文化中心升级”新闻发布会。市文资办主任周茂非介绍了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及未来的工作规划。市文资办产业促进处负责人介绍了第四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的阶段性成果。市文投集团、京版北教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互联星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也介绍了各自领域的发展情况。

  2015年,全市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3179.3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8%,较2014年提高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文创产业收入13451.3亿元,同比增长14%;资产总计20140.2亿元,同比增长20.6%;从业人员122.3万人,同比增长6.2%。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5)”,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力和驱动力指数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2016年1-7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7171.8亿元,同比增长8.9%;从业人员117.7 万人,同比增长0.2%。文化创意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9亿元,同比增长1%,完成全年指标任务(340亿元)的38.5%。在第八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保利文化、万达文化等7家北京地区企业入选,这一数量占全国比重的近三分之一。

  “十三五”期间,市文资办在五个方面坚持深化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助力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研究修订了《关于深化市属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的意见》,修订完善了《北京市国有文化企业重大事项管理暂行办法》,研究制定了《企业工资总额预算制管理办法》和《“十三五”时期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规划》。

  坚持完善层级,拓展平台,提升首都文化投融资体系服务品质

  确定了“涵盖五个城区,打造三个示范区”的建设目标,构建文化信贷风险补偿、文化创业投资扶持、文化企业信用评级、版权交易流转“四个体系”,实现文化金融体制机制、产品和服务“两个创新”。

  为从严从细监管专项资金,制定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企业项目征集评审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共8项制度。

  坚持顶层设计,要素支撑,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创新步伐

  举办第四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确立“惠文化·慧生活”主题,构建三大品牌推介、六大主题板块、八大园区协同、十六区合力的活动体系。同时,加大了对环球影城等重中之重项目的调度促进力度。

  搭建京津冀文创产业交流平台,推动京津冀文创项目合作对接,促进文创园区企业间的项目资源、文创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互利共享。在此基础上,举办了首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集中展示融合成效。

  坚持企业主体,架桥铺路,不断拓展文化“走出去”新成效

  为健全北京文化“走出去”促进机制,主动走访了外国驻华使馆、文化中心等机构,开展文创产业合作,努力探索推进文化“丝绸之路”建设新路径。同时,利用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平台,展示首都文创产业发展成果,推介精品文化资源。利用京交会平台,组织文化创新展和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创新项目推介会,发布《首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16》。举办第三届“北京地坛庙会·台北之旅”活动,让台北市民感受到了传统京味文化。

  坚持整合资源,深度服务,有效促进首都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形成《首都文化产业协会建设发展的总体方案》,为82家企业发布600余个岗位,吸引3000余名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人才参加,签订或达成就业意向近800人次。经过努力,政策平台的品牌力和吸引力稳步增强,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升。

  “十三五”时期,首都文创产业面临新机遇、新挑战,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点在哪里?

  进一步增强国有文化企业竞争力

  推动出台《关于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的意见》及市属文化企业产权管理、财务审计等系列监管制度,为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提供基本遵循。

  进一步推动建设文化金融创新高地

  推动国家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拓展“投融担贷易保孵”文化投融资工具融资规模、产品种类和辐射范围,提升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效能。持续办好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项目推介会,推动成立文化信用促进会,探索成立政策性信用评级机构,为文化企业增信提供有力支撑。

  进一步深化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性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编制《北京市文创产业功能区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推动环球影城、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等项目取得新成效,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强化项目引导,力促重大文化项目尽快落地,尽快释放正效应。完善政策支持,尝试认定一批文创产业众创空间、孵化器。

  进一步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

  组织首都文化企业赴欧洲及中东地区洽商,疏通“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渠道。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有机结合,用好京港洽谈会、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平台,促进创意、人才、项目、资本等要素对接。推动“北京地坛庙会”品牌走进欧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以下为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主持人徐和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联合举办的文创产业助力文化中心升级新闻发布会,这是北京市文化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也是此次系列发布会的最后一场,我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徐和建。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成果丰硕。为增进社会公众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成就的了解,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市文资办的领导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市文资办主任周茂非,市文资办投融资处处长吴锡俊,市文资办产权管理处处长禹拥军。下面把时间交给市文资办主任周茂非,请他介绍北京文创产业发展情况。

  周茂非: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文化改革发展的标准很高,任务很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首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市文资办自成立以来所做的工作,也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以及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2015年,全市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3179.3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8%,较2014年提高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文创产业收入13451.3亿元,同比增长14%;资产总计20140.2亿元,同比增长20.6%;从业人员122.3万人,同比增长6.2%。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5)”,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力和驱动力指数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2016年1-7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7171.8亿元,同比增长8.9%;从业人员117.7 万人,同比增长0.2%。文化创意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9亿元,同比增长1%,完成全年指标任务(340亿元)的38.5%。纳入市文资办监管范围的8家国有文化企业充满干劲,经营业绩保持稳中有增。在第八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保利文化、万达文化等7家北京地区企业入选,这一数量在全国遥遥领先。

  一、首都文创产业成就多。

  首都文创产业呈现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制有效运行,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持续释放效益,文化消费趋势向好,企业融合创新意愿强烈,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助力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研究修订了《关于深化市属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的意见》,完善了改革总思路、总架构和系列举措。修订完善了《北京市国有文化企业重大事项管理暂行办法》,以提升国有文化企业监管质量;今后市属国有文化企业改制重组、投资融资、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需履行报审程序,由市文资办统一受理,实行分层分级管理。确立国有文化产权进场交易新机制,指导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完善内部制度和交易规则,为京演集团等企业产权交易提供规范服务。研究制定了《企业工资总额预算制管理办法》和《“十三五”时期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狠抓布局,不断优化国有文化资产配置。集中文创国际、北广传媒以及上市企业歌华文化的优质资产,重组成立北京歌华传媒集团,实现了政企分开、企事分开,做大了歌华上市平台。采取“摘星换帽”一体化方式,完成“松辽汽车”非公开发行股票和资产重组。

  目前,“松辽汽车”已更名为“文投控股”,成为支撑首都文创产业发展的坚实资本平台。北京国际广告传媒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有资本在新媒体、户外广告媒体、大数据应用和移动营销领域的新布局。北教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发行股票,引入更多品牌战略投资者。经不断调整,国有文化资产布局呈现“产权更加清晰、结构更加优化、实力更加雄厚、活力更加释放、渠道更加畅通”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完善层级,拓展平台,提升首都文化投融资体系服务品质。 

  积极参加全国深化文化金融合作座谈会,确定了“涵盖五个城区,打造三个示范区”的建设目标,构建文化信贷风险补偿、文化创业投资扶持、文化企业信用评级、版权交易流转“四个体系”,实现文化金融体制机制、产品和服务“两个创新”。

  文投集团投资管控力度也逐步加大,文创基金业务覆盖范畴得到了拓展,母基金累计完成股权、项目、子基金投资30个(家),总规模超过12亿元。截至5月,文化融资租赁业务营收2.16亿元,净利润0.75亿元。

  融资担保公司创新20余种产品服务,支撑企业年内累计放款161笔,实现保额12亿元,公司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0%和47%。文化创新工场加快品牌和服务输出,建成8个合作园区,与津冀文创园区合作有序推进,经济日报社园区出租服务率达90%。

  提升路演服务品质,举办VR/AR产业主题推介活动,促进了资本、技术、创意、企业有效接轨。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开拓交易服务品类,累计挂牌新产品20个,总交易规模近130亿元。文化小贷公司为61个项目开展尽职调查,共为21个项目实现增信,累计贷款1.05亿元。

  为从严从细监管专项资金,制定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企业项目征集评审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共8项制度。组织第三方机构对2015年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开展监督检查,99.12%的项目符合资金支出管理要求。全年征集项目1130个,撬动社会投资100多亿元,财政撬动效应达20倍。这些资金拨付到企业在制订银行的账户中,要按照企业在申报专项资金过程中提出的使用方向进行监督和管理,合理支出,避免过去存在的企业把资金挪用的现象。

  (三)坚持顶层设计,要素支撑,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创新步伐。

  第四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确立“惠文化·慧生活”主题,构建三大品牌推介、六大主题板块、八大园区协同、十六区县合力的活动体系。遴选了150多家优质文化企业,为首都市民呈现1000多场形式多样、别开生面的文化惠民消费活动。

  此外,有效拉动市民文化消费,实行惠民的初衷和愿望,今年向市民发放1000万元文化消费的电子券,创新文化消费电子券促销方式,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和试点方案,推动资金补贴由企业向消费者转移,以有效消费倒逼文化企业调整理念,优化供给。

  同时,我们加大了对环球影城、航信高科技产业园等重中之重项目的调度促进力度。宋庄艺术小镇完成了前期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怀柔影创空间完成一期建设,即将启动二期建设。文创基金产业园完成主体结构施工,预计9月全面竣工。文化硅谷累计完成投资达到几十亿元等。

  推动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明确北京市朝阳区、天津市和平区和河北省承德市为主宾城市,先后在3地设立分会场,并在10月12日了举办第四届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暨项目推介会,从而搭建京津冀文创产业交流平台,推动京津冀文创项目合作对接,促进文创园区企业间的项目资源、文创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互利共享。与津冀文创园区合作有序推进,促进更多的北京优质文化要素向天津河北辐射。加快文化创新工场品牌输出,向河北、天津快速延伸辐射。

  在此基础上,我们举办了首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集中展示融合成效。强化融合发展绩效分析,完成十大产业融合进度梳理研究,探索建立北京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十大产业融合发展指数体系。

  (四)坚持企业主体,架桥铺路,不断拓展文化“走出去”新成效。 

  为健全北京文化“走出去”促进机制,主动走访了外国驻华使馆、文化中心等机构。利用保加利亚使馆、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在京调研契机,组织专题洽商,在文化基金合作、影视节目制作、记录片合拍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另外组织监管企业赴土耳其、罗马尼亚、匈牙利、俄罗斯、捷克等国接洽文创产业资源,开展文创产业合作,努力探索推进文化“丝绸之路”建设新路径。

  同时,利用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平台,展示首都文创产业发展成果,推介精品文化资源。利用京交会平台,组织文化创新展和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创新项目推介会,发布《首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16》。活动期间,签约项目11项,签约金额31.03亿元,比上届增长12%。持续办好“京台文化创意产业展”品牌,促进优质文创产业资源进入台湾市场,促成17家企业签约。

  为增强对外文化贸易支撑阵地,我们举办第三届“北京地坛庙会·台北之旅”活动,让台北市民感受到了传统京味文化。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商品展览展示中心和交易中心,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等重大文化展示交易活动以及艺术馆、画廊等机构提供保税交易全流程服务。

  (五)坚持整合资源,深度服务,有效促进首都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深入调研了60多家会员企业,实地走访10余家行业商、协会,形成了《首都文化产业协会建设发展的总体方案》。在此基础上,召开协会第一届会长会、监事会、理事会,重建组织架构,有效促进协会强筋健骨。为82家企业发布600余个岗位,吸引3000余名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人才参加,签订或达成就业意向近800人次。开展首都文创人才“服务体系”和“评价技术开发”方案调研。

  截至6月30日,北京文化经济政策库共吸纳国家、市、区等政策近500个。秉承O2O理念,建立网站、热线、微信、QQ等媒体工具有机协同的线上政策推介服务网络。开展“下区县、下园区、下企业”活动,先后为门头沟区文促中心、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6家文创产业机构和园区提供政策宣讲、答疑解惑、创业指导等服务,围绕文化法律、新三板上市、专项资金等主题组织近10场现场讲座,400余家企业享受政策服务。经过努力,政策平台的品牌力和吸引力稳步增强,上半年共接待团体访问50余次,接待企业和个人查询咨询3000多次。

  二、首都文创产业机遇新。

  “十三五”时期,首都文创产业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将强化改革作风,创新改革举措,紧紧扭住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一)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国有文化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完善一系列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制度,包括今年出台《关于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的意见》以及一系列管理制度,科学设定分类标准和实施步骤,对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指导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步引导监管企业资产向上市资本平台集中。研究制定国有文化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

  (二)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建设文化金融创新高地,推动国家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拓展“投融担贷易保孵”文化投融资工具融资规模、产品种类和辐射范围,提升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效能。持续办好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项目推介会,包括京津冀项目对接会,努力挖掘优质资源,促进创新、资本、项目全面深度对接。推动探索成立政策性信用评级机构,为文化企业增信提供有力支撑。

  (三)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性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编制《北京市文创产业功能区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着力突破建设瓶颈,以功能区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环球影城、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等项目取得新成效,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强化项目引导,力促重大文化项目尽快落地,尽快释放正效应。完善政策支持,尝试认定一批文创产业众创空间、孵化器。

  (四)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健全文化“走出去”促进工作体系。组织首都文化企业赴欧洲及中东地区洽商,疏通“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渠道。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有机结合,用好京港洽谈会、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平台,促进创意、人才、项目、资本等要素对接。加快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二期建设,完善文化保税服务。推动“北京地坛庙会”品牌走进欧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各位记者朋友,感谢大家过去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希望大家继续关心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一如既往地支持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市文资办产业促进处副处长牛钟介绍第四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阶段性成果。

  牛钟: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市政府新闻办给我们提供这个平台,向中央和北京市的各大媒体汇报一下市文资办近期在促进文化消费方面开展的一些工作。借此机会,也要向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四年来,“文化消费”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这与媒体朋友的积极关注和有力报道是分不开的。希望未来各位能够一如既往的关注市文资办在促进文化消费方面的各项举措,支持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市文资办联合全市22个委办局、16区政府,从2013年开始举办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至今已是第四年。经过前三届的培育和发展,消费季活动的参与人数、消费金额持续稳步增长,惠民惠企、两效统一的特点愈加明显。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遵照市委市政府及市委宣传部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的工作部署,今年,我们在认真梳理总结前三届经验成效的基础上,禀承惠民主旨,紧扣创新主题,优化举办形式,充实活动内容,精心策划、筹备第四届消费季,形成了全新的活动体系。

  自8月16日正式启动至今,第四届消费季围绕“惠文化,慧生活”的年度主题,已推出了近4万场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充分彰显出首都文化消费的优势和特色。截至10月7日,第四届消费季实现累计消费人次4736万,直接消费金额79.11亿元;较上届同期,消费人次增长3074.14万,增幅185.03%,消费金额增长21.96亿元,增幅38.43%。

  与往届活动相比,本届消费季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强化精品意识,确保文化消费的导向和品质。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背后,也存在着产量巨大而精品供给不足的深层次问题,文化创意产业也需要进行一场系统性的供给侧改革,着力扩大有效文化供给,努力培育文化消费增量。

  本届消费季在活动征集阶段即严把质量关,以精品意识指导评审筛选,力求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高质量的文化精品。一方面,努力满足公众日益提高文化品位和日渐细分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市场的反馈,引导和推动文化企业更为科学合理地进行产品开发创新,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

  截至10月7日,第四届消费季已组织各类文艺演出892场次,惠民电影放映27188场次,精品阅读活动295场次,经典艺术展销81场次,向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大量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特别是艺术品交易、非遗传承等文化消费活动,均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强化融合意识,丰富“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本届消费季遵循“大产业、大融合、大发展”的理念,积极构建以文化为核心的全新消费矩阵,拓展“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融合消费,开展数字文化消费、文化体育休闲、主题线路旅游、美食文化巡礼、农业观光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主题多元化、内容特色化、服务大众化的消费选择。

  消费季期间,近30家文化电商为消费者提供了包括数字阅读、数字音乐、数字影视、在线旅游、网络教育、艺术品在线交易等线上产品服务;同时,大量线下活动也通过网络直播、网店销售等方式实现与线上的联动,提升了活动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按照截至目前的统计结果,线上部分实现的有效消费额占总额6成多。创意设计魅力板块的设立也为本届消费季增色不少,五大主题市集和“设计+”智能、文博、家居、珠宝四大系列活动,让更多经典设计和产品走进了百姓生活。

  强化阵地意识,推动文化消费的“常态化”。

  当前,文化消费场所已不仅局限于单体书店、剧场、影院,越来越多的商业设施、文化园区和城市综合体正在与文化融合,成为更获消费者青睐的社交、休闲和消费空间。

  本届消费季创新增设了“十大文化消费园区”,按照“推新扶优”原则,选定了东城文化人才创业园、朝阳北影文创园、海淀中间艺术区、朝阳万荷艺术区、昌平乐多港等十个文创园区加入消费季,目的是逐步打造出一批首都文化消费的新地标和新典范。

  目前,相关园区已开展活动440余场,吸引了14.4万人次参与,成为促进文化消费的新阵地。同时,在“十一”前后,消费季特别策划了“公益惠民社区行”活动,走进大栅栏、三路居、东花市、安贞等街道和社区,免费邀请老年人、困难家庭、社区志愿者进剧院、看电影、听相声,让消费季的文化福利惠及更多基层群众,引导更多群众形成常态化文化消费习惯。

  根据第三方机构的抽样调查结果,消费季活动的满意度情况良好,近8成的消费者认为所参与活动超出预期,并表示明年还会继续参加消费季。目前,第四届消费季活动已经进程过半,之后还有一系列的活动。比如10月19日在繁星戏剧村启动2016年当代小剧场文化节,10月20—24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北京国际旅游商品集旅游装备博览会,10月28日—30日在北京世纪坛举办北京音乐产业博览会。希望媒体参与其中,去体验感受一下,同时期待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报道。

  主持人:下面请市文投集团投融资部副经理苏俊介绍在促进“双效统一”方面的具体举措。

  苏俊:尊敬的各位领导,媒体界的朋友上午好,下面我代表市文投集团介绍在促进“双效统一”方面的具体举措。

  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文投集团”)成立于2012年12月11日,是北京市政府授权北京市文资办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60亿元,为市属一级企业。作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要的投融资平台,文投集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大局,着力在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文化功能区建设、重大项目投资、文化产业股权投资等方面进行业务布局,通过专业化、市场化的投融资与资本运作,促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质发展。目前集团资产总额256亿元,净资产147亿元。今年5月入选第八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今年6月获得AAA主体信用评级,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AAA信用评级的文化投资类企业。

  文投集团成立以来,牢记国有文化企业的定位与使命,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不懈努力。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在促进“双效统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多措并举,引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文投集团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优势,通过设立基金、搭建上市公司平台等举措,引领带动民间资本投资,参与首都文化中心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释放民间资本的投资活力。

  集团整合央企、区县、民企及社会各方资源,设立多支基金,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包括:设立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母、子基金双层架构,发起设立16只子基金,规模为160亿元,主要投资各文化细分行业。设立了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发展基金,首期规模为200亿元,发挥品牌和专业化优势,围绕文化中心建设进行投资布局。设立了北京市文资光大文创产业基金,预计规模为300亿元,引入央企金融资本,投身首都文创产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集团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手段,通过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借壳上市、重组四位一体的资本运作创新模式,整合上市公司松辽汽车(SH600715)并更名为“文投控股”,公司市值从不到15亿元增至近400亿元。集团通过拆分VIE的方式,并购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航美集团75%的股权,实现对优质产业资源的控制。下一步将吸引民间资本完成拆分后的资本运作。

  二、完善体系,服务中小文化企业快速发展。

  为破解首都文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瓶颈问题,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文投集团设立了由多个金融实体组成的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服务对象90%以上为中小文化企业。

  第一,设立文化科技融资担保公司。通过投贷联动、绿色通道、平台创新,为文创企业提供一体化、高效率的综合融资服务。第二,设立文化科技融资租赁公司。是全国首家开展文化无形资产融资租赁业务的融资租赁公司,积极探索以文化企业特有的著作权、专利权、播映权、版权等作为融资租赁标的物的创新业务。针对中小文创企业特点,量身定制了“速易租”产品,为中小微企业开通绿色通道。第三,设立文创产业基金公司。公司采用母子基金的方式,通过股权投资方式直接支持优秀文创企业与优秀文创作品的发展。第四,设立文化小额贷款公司。创新推出“文创企业应收账款质押类业务”,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优化配置,搭建文化资源集聚流动平台。

  集团通过搭建文化要素市场及推进功能区建设,促进文化资源和要素实现高度集聚、有效流转。

  (一)推进要素市场建设,搭建文化要素流动平台。

  集团通过设立北京市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以文化产权交易为核心业务,联合全国各地文化产权交易所,建立共同要素市场平台,促进文化要素流动,打造文创企业金融要素集聚和交易的高效平台——文创板,建立文创企业金融资产的合理定价机制。

  (二)通过文创产业功能区建设,实现文化资源的集聚。

  为首都文创产业发展构建生态体系。目前主要在建项目包括北京基金小镇、文创基金产业园、中国宋庄艺术小镇及怀柔制片人总部基地等多个项目,总占地面积4642亩,分布在全市各城区,预计总投资450亿元。

  (三)通过打造创业创新基地,孵化加速文创企业发展。

  集团以文化创新工场为载体,盘活老旧厂房、传统商业楼宇、有形市场,建设中小微文创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创新推出“金融超市”便利文创企业与金融资本对接,为企业成长提供“管家式”全面服务。目前以新华1949核心园区为基础,在全市开拓布局了9个园区,吸引文创企业入驻140多家。2015年仅核心园区企业产值就达37亿元。未来将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将文化创新工场复制推广至天津、河北乃至全国,在更广范围内服务文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打造精品,加强优秀内容生产创作。

  文投集团不断加大内容生产力度,力争创作更多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集团所属子公司先后投资制作了《天将雄狮》、《我不是潘金莲》、《巨浪》、《铁道飞虎》等一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影视剧。其中,电影《天将雄狮》紧扣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讲述了古代丝绸之路和平与团结的故事,在国内取得7.44亿元的票房收入,并在海外多个国家获得票房冠军,实现了中国商业大片与主旋律内容的完美结合。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根据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紧扣时代主题,展现了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演进过程中的矛盾与纠结,揭示了“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在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获得金银贝壳奖,将于11月18日在国内上映。电影《铁道飞虎》把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再次搬上荧幕,将于12月30日在国内上映。

  五、创新模式,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

  为扩大中国优秀文化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文投集团所属子公司文服公司以“北京文化庙会”为载体,塑造“中华文化世界行”品牌,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中华文化世界行”成功在台湾和曼谷落地,吸引超过50万中外游客参观,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总覆盖人数共1500万余人。面向未来,文投集团将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开创集团发展新局面,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